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增强历史自觉、坚定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建设精神文明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变化,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

  

  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体现为文明的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包含文化的新创造。“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思接千载、鉴往知来,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清晰取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互协调、推动科技创新创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选择

  

  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都会遭遇一些共性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有学者研究认为,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国家和民族,其物质文明愈发达,精神文化愈昏扰,看似坚不可摧的物质成就却因精神领域的溃败和冲击而崩塌、湮灭;反向的例子亦有,其灿烂文化“征服”了野蛮的入侵者,自身却因国力衰微依然难逃山河破碎的厄运。

  

  历史和现实表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生产力不断解放的同时,社会发展也经常面对消极观念的蚕食、低级趣味的污染、价值观的分歧冲突以及质疑理性、否定道德等冲击。但是,也要看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绝非不可企及,关键在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深刻体悟和主动选择。

  

  ——这源自五千年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先贤向往人们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这一文化基因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决定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

  

  ——这源自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力长期落后、经济长期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信仰迷茫、思想腐朽、道德沦丧同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的现代化作为社会整体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就必然要让人民既享有美好物质生活,也享有美好精神生活;我们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也就必然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实现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

  

  ——这源自执政党谋发展求复兴的实践总结。

  

  曾经,错失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列强宰割的“鱼肉”,这使中国人对自身文化进行了艰难反省,民族文化、社会伦理甚至语言文字都受到了深刻检讨,“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使中国人对物质领域追赶世界步伐的渴望极为强烈。但同时,精神领域的“警钟”也声声入耳。一些西方国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泛滥,日益暴露出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等弊病。上世纪80年代,我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迸发出的惊人活力,但也意识到“打开窗户,在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也会飞进来苍蝇和蚊子”,容易出现信仰动摇、精神空虚、价值观迷失等问题。警惕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警惕伴随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道德衰败以及精神污染,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一条重要经验。

  

  ——这源自对百年变局竞争大势的深刻洞察。

  

  从上世纪末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就已超过航空、重工业成为其最大的出口产业,这是西方国家有意识推动文化外拓的典型案例。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能让全世界享用中国制造的物质成果,但长期以来,我们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数量还不能匹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有国外学者提醒,国际竞争已经从“武力竞争”转为“经济竞争”“文化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各国胜负将决定于文化领域。特别是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对社会治理、生产组织、利益分配、政治格局、创新方向乃至思想理论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一个被学者们称作“文化热战”的时代,价值观、文化等软实力的展现,与经济发展硬实力的提升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应该也必须成为文化与价值竞争中有分量的参与者。

  

  把握好“两个文明”辩证关系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指出了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起到基础性作用,能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恩格斯指出,“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阐明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反作用,能为物质文明提供支撑和动力甚至影响其发展的方向、道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是将这一重要原理应用于治国理政实践的生动范例。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成为我们应对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次大考的重要法宝。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实战状态下的压力测试”。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我们仅用10多天时间就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数月之间,口罩日产能就从1000万只提高到5亿只;疫情威胁之下,群众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工作有条不紊……若忽视了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提供的物质保障,抖客网,忽视了14亿多中国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的强大精神防线,全世界的观察者都将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不仅没有被疫情击倒,反而成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范,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反而实现更快跃升。有美国学者以同样的视角来观察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发现自己甚至无法提供医生和护士治疗大量感染者所需的医用口罩和其他防护装备;除了后勤没有准备好,美国在道德上也没有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做好准备。他进而认为,几十年来,美国社会的不平等不断加剧,不同文化之间的怨恨不断加深,经济、文化和政治已经严重分裂。这些都对全社会团结抗疫形成了阻碍。

  

  锚定发展目标,基于雄厚物质基础,也基于强大精神动力。

  

原标题:【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内容摘要:“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5507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粮食产业加速品牌化
下一篇:中国“智造”故事开讲,国货3C品牌如何实现价值跃升?